第二,控制注水量,留出空间。冰在结冰过程中会略微膨胀,若水位过高,易出现挤压变形甚至溢出。通常把水位控制在容器的80%左右,留出充足的上部空间,确保每格都能“自由膨胀”,冻结时也不易互相挤压。第三,尽量排除气泡与湿气。水在静置几秒后会有少量空气上浮,可以轻轻敲打或摇动托盘,让气泡逸出;如果托盘有盖,先盖好再放入冷冻室更稳妥。
第四,确保分区填充与对称排列。若要冻成多个小冰块,宜将每格的水位保持一致,距离彼此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在冻结时彼此粘连。统一的填充高度还能让冷冻过程更稳定,减少边角处的融化风险。第五,冻制过程保护。将装有水的托盘放在冷冻室中,尽量避免频繁开门引入温暖空气;若冰盒带盖,盖子能防止异味渗入并减少表面水汽凝结成雾。
若环境允许,可以把托盘放在平整的架子上,确保各块冰块方向一致,冻结速度也更均匀。通过这五点的细致准备,冰块的透明度、整齐度与口感都会明显提升,使用时也更方便。
正确做法是选择冷水、或将水煮沸后自然冷却再使用,尽量降低水中的气体含量。错误二,冰格未盖或孔洞暴露在空气中,导致水汽与异味进入影像冰块。解决办法是尽量使用带盖的冰格、或在托盘上覆盖密封层,保持冷冻腔的洁净。错误三,水位过高,冻结时膨胀而易溢出,甚至造成变形。
正确做法是按格尺寸注水,留出约80%的体积空间。错误四,冻结速度太高,晶体颗粒过大,口感会偏硬,透明度下降。应选择低温慢冻,甚至使用软水或保温盖降低热量进入的速度,避免边缘先冻硬,内部仍未冻结。错误五,清洁不彻底,托盘表面残留油脂或杂质会影响冰块口感和气味。
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托盘,使用中性清洁剂,并充分干燥后再放回冷冻室。总结:正确塞冰块的关键在于前期水源与容器的选择、填充量的控制、冷冻过程的稳定,以及日常维护。通过避免常见错误,你会发现冰块的清澈度、成形度和使用体验都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