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旧诊所里,白炽灯管发出细微的嗡鸣。17岁的小柔躺在褪色的皮革诊疗椅上,睫毛随着眼皮的颤动投下细碎阴影。林医生将怀表悬在她眼前匀速摆动,金属链子擦过白大褂纽扣的声响像是某种暗号。"从现在起,你会忘记所有痛苦……"他的声音黏稠如蜜,却让小柔后颈泛起细密的鸡皮疙瘩。
这是第十次催眠治疗——至少病历本上是这么记录的。但小柔的日记本里藏着截然不同的真相:每段被"治疗"后的空白记忆里,总会出现零星的画面碎片。比如上周三凌晨三点,她发现自己赤脚站在实验室冷藏库前,指尖还残留着某种蓝色试剂的刺骨寒意;又比如昨夜惊醒时,书桌上凭空多出一只缺耳的陶瓷兔子,底座刻着"乖乖听话"四个小字。
更诡异的是同班同学陈默的转变。这个总在化学课上打瞌睡的男生,最近突然能用三种解法推导出超纲的有机反应式。当小柔试探着提起"催眠"二字时,他瞳孔骤然收缩的模样,像极了被按下重启键的机器人。"你最好别深究。"他压低声音警告,袖口露出的皮肤上隐约可见针孔排列成的北斗七星图案。
直到那个雨夜,神秘人的匿名邮件撕开了第一道裂缝。视频里赫然是昏迷的小柔被推入核磁共振仪的画面,林医生的白大褂溅满荧光色液体,而仪器显示屏上的脑波图谱正疯狂跳动着非常规频率。"他们在用催眠改写海马体。"发件人留下这句话后彻底消失。此刻小柔终于意识到,那些所谓治疗时的薰草香氛,实则是掩盖乙醚气味的障眼法。
当小柔撬开诊所地下室的门锁时,腐坏的木屑混着福尔马林气味扑面而来。成排的玻璃罐在应急灯下泛着幽绿冷光,每个容器里都漂浮着与陶瓷兔子如出一辙的残缺玩偶。最深处的工作台上,摊开的实验日志记载着令人战栗的真相——"通过童谣声波与催眠暗示的共振,可定向抹除特定记忆模块,成功率在第十次干预后达92.7%"。
泛黄的录音带突然自动播放,稚嫩的童声唱着:"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这分明是母亲在她儿时哼唱的摇篮曲!小柔的太阳穴突突跳动,记忆如被击碎的镜面般重组:六岁那年车祸现场,林医生蹲在燃烧的车架旁,往她脖颈注射的根本不是止痛剂;十三岁生日收到的陶瓷兔子里,微型摄像头仍在持续传输数据;而所谓"治疗",实则是定期加固催眠枷锁的仪式。
顶楼天台的最终对峙充满荒诞的黑色幽默。林医生举着装有记忆清除剂的针管步步逼近,背后霓虹灯牌映得他像马戏团小丑。"你本该成为最完美的作品。"他嘶吼着按下遥控器,整栋楼的广播系统同时响起变调的童谣。但小柔早已将实验室的次声波干扰器绑在腰间,当第一个音符炸开的瞬间,三十七个被催眠者突然集体转身,他们眼里的北斗七星图案正逆向旋转。
此刻的跨江大桥上,小柔把残缺的陶瓷兔子抛入夜色。江风卷走童谣的余韵,而她手机屏幕亮起新消息:"第11章实验体已苏醒"。远方的电子广告牌突然闪烁,某句被篡改的歌词在夜空明灭——小兔子不乖,要把门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