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开学第一天,林阳把书包重重摔在课桌上,金属笔盒与课桌碰撞的脆响惊醒了后排打盹的陆航。这对异卵双胞胎兄弟正面临人生重要转折——距离中考仅剩200天,两人的年级排名却始终在200名开外徘徊。
"老班今天又找我谈话了。"林阳掏出皱巴巴的数学试卷,鲜红的"68"分刺得人眼睛发疼。陆航默默把刚发下来的物理卷子推过去,右上角用红笔圈着的"71"显得格外讽刺。两人对视的瞬间突然笑出声,这场景像极了三年前他们躲在被窝里偷玩手游被母亲抓包的夜晚。
转机出现在某个晚自习后的雨夜。兄弟俩挤在便利店屋檐下躲雨时,陆航突然掏出草稿本:"我们搞个互助计划吧?"本子上歪歪扭扭画着坐标系,横轴标注着"剩余天数",纵轴写着"知识点攻破数"。这个被他们戏称为"导管计划"的秘密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每天清晨5:30,302宿舍会准时亮起两盏台灯。林阳负责整理英语高频考点,陆航专攻数学压轴题型,两人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把重点贴在对方床头。课间十分钟变成移动自习室,兄弟俩会躲在楼梯转角互相抽背化学方程式。最绝的是他们发明的"球场记忆法"——把历史事件编成篮球战术,在每周三的体育课进行实战演练。
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方法竟产生奇效。第一次月考,两人的总成绩同时挤进年级前150名。当班主任在班会上询问进步秘诀时,兄弟俩异口同声:"我们找到了专属的成长导管!"
事情源于市数学竞赛的选拔。当陆航得知参赛名额只有一个时,他默默把报名表塞进林阳书包。这个举动却引发兄弟俩三年来最激烈的争吵。"你以为这是为我好?这是对我的侮辱!"林阳把报名表撕得粉碎夺门而出。那个周末,向来形影不离的兄弟第一次各自行动。
转机出现在周一清晨。林阳打开储物柜时,发现里面躺着重新拼贴好的报名表,旁边是用乐高积木拼成的"VS"字样。当天放学后,两人站在篮球场中线,用最原始的三分球对决决定参赛资格。当篮球划过相同弧线落入篮筐时,他们突然意识到: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彼此。
这场风波催生出更成熟的合作模式。他们开始系统整理错题集,用手机录制知识点讲解视频,甚至在B站开设名为"双生解题社"的账号。最受欢迎的系列视频里,两人用相声形式讲解二次函数,评论区满是"这样的教学给我来一打"的留言。
中考放榜那天,兄弟俩以相同总分考入重点高中。当记者追问成功秘诀时,林阳指着陆航运动服上的自制徽章——那是用电路板零件拼成的DNA双螺旋图案。"真正的成长导管,是找到与你基因匹配的同行者。"陆航笑着补充:"当然,还要敢把后背交给对方,哪怕在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