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2024-02-27-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陈立希2025-09-02 12:25:12

2024年2月27日,西安的晨风里多了一份特别的讯息。都市快报与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在同一天宣布达成长期的深度合作,提出以跨媒融合推动城市新闻向多维度、可参与的叙事形态演变。此次合作并非单纯的资源拼接,而是在编辑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等维度建立新的协同机制。

双方都在尝试让新闻更贴近生活的真实质感,让城市的声音在不同媒介里得到同步呈现。

从编辑端看,都市快报提供的日常报道、第一手现场报道与本地化观察,与陕西网广台的视频资源、节目化叙事能力、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互补。都市快报擅长把复杂信息拆解成清晰易懂的故事,关注城市节奏、民生痛点与微小但有温度的细节;陕西网广台则善于用镜头讲故事,用可视化语言把时间线拉长、让人物与场景有呼吸。

两者通过共同制定选题评估、事实核查路径和可验证的编辑规范,确保在提高时效的同时不放弃新闻的严谨。

新流程中,数据成为共同的语言。编辑们会在选题阶段引入数据线索、社会观察和读者反馈,形成一个多来源的证据链。制作阶段则实现“同题不同形态”的呈现:同一个主题,纸媒呈现场景化报道,网络端提供深度解读与互动化图表,短视频和直播把现场感带给无法到场的读者。

分发层面不再以平台为界限,而是以用户旅程为中心:一个入口、一个入口中包含原文、短视频、图文并茂的扩展内容、以及可参与的讨论区。

这份跨媒蓝图也强调透明与信任。双方公开编辑标准、相互的事实核查路径,并约定对品牌合作与商业信息进行清晰标注。读者无需担心内容被“强行穿上广告外”,因为广告与原创报道的边界以清晰的标签和可追踪的来源存在。与此读者的参与度成为衡量这次尝试的另一把尺子:评论区的讨论、专题页的投票、线索征集都被纳入到报道的延展中。

城市故事的更多维度将在月度专题中展开,如城中记忆、夜间经济、教育与出行等。城市的声音在这里被放大,又被送到更广的观众群体,形成媒体与城市治理、商业与生活之间的对话。未来的路,会在两家机构的记者网络、技术平台和地方资源之间持续磨合,逐步把复杂信息转化为可以共鸣的城市叙事。

对于读者而言,这是一场关于“速度、准确与情感”的协同演练;对于品牌与合作方,则是一个以信任为前提的持续对话平台。二、落地的故事与商业价值:从内容到商业增长

两家机构的深度协作在具体产品上实现了从“报道到节目”的无缝衔接。以城市记忆、夜间经济、民生改善为切入点,推出系列专题:城事地图、夜城对话、慢新闻案等。城事地图把现场报道地点与数据串联起来,读者可以在App内点开,看到相关的新闻、视频和数据源,方便互相印证和线下探索。

夜城对话以记者+社区代表+企业家的搭配对话呈现,既有情感,也有观点,适合在电视节目和短视频平台双线传播。慢新闻案则以时间线的方式,梳理一个事件从萌芽到解决的全过程,帮助读者理解复杂议题的演变逻辑。

在内容创新的商业模式也在探索中逐步清晰。品牌与内容的边界被重新定义为“场景化、透明化、可追踪的共创”。品牌可以通过联合专题、节目赞助、产品置入的边界标注以及以数据为驱动的定制传播方案参与进来。广告呈现不再是简单的打断,而是嵌入式叙事的一部分,读者在清晰标注下看到广告信息,同时保留对新闻真实性的信任。

初期的成效表现为跨屏互动的提升、阅读完成度的提高,以及专题页的参与度增长。这些指标为下一步的资源投放和创作方向提供了明确信号。

合作也推动了版权、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双方制定数据使用协议、内容授权流程和线下活动合规要求,确保跨媒协作在创新的同时守住底线。对于读者来说,最大的红利是“同城多入口、同题多角度”的体验:你在地铁上、在手机上,甚至在电视屏幕前,都能看到一致的城市故事及其背景信息,而且可以直接参与讨论与提供线索,形成从消费到参与的闭环。

未来的蓝图还包括更智能的内容发现与个性化推荐。技术的进步将帮助编辑更高效地整合多源信息,尽量减少信息噪声,同时保留人文关怀与事实责任感。与此新闻团队也在探索如何通过数据可视化、互动地图和短视频剪辑等形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复杂议题的因果关系。

对读者而言,这是一种更加友好、参与性更强的阅读体验;对创作者而言,则是用更高效的流程把好的报道做得更持续、更有影响力。

欢迎读者继续关注都市快报与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官方渠道,体验更多跨媒内容,参与讨论,提供线索。未来的城市新闻,将不是单向传递的信息,而是多方共同编织的城市叙事网络。

都市快报2024-02-27-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陈玉娥
宗氏家族“信托案”管辖权为何在杭州?“烂尾”信托认定面临几大挑战?
储能新国标实施!30%中小企业要凉?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