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
陈德海
2025-08-22 10:33:49
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涌现出多部以"情感直击"为卖点的作品,其中《暗涌》《城春草木深》等剧集因大量使用手持镜头与即兴表演,创造出近乎纪录片的观感。导演王陆在访谈中坦言:"我们追求的是撕掉表演面具后的生理性震颤,这种真实可能令人不适,但恰是人性最本真的状态。
这类作品常采用封闭空间叙事,通过长达20分钟的单镜头对话场景,展现情侣从争吵到亲密的全过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李岩指出,这种创作手法实质是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表演体系的极端化实践,演员在特定情境中完全释放本能反应,导致部分镜头游走于艺术与情色的模糊地带。
制作团队为捕捉真实情感,会设计长达72小时的沉浸式排练。演员张默然透露:"导演会故意制造饥饿、疲劳状态,甚至安排即兴的情感刺激,只为激发我们最原始的情绪反应。"这种创作方式引发业内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其开创了"新现实主义"流派,反对者则批评这是以艺术之名行窥私之实。
当某网络平台独播剧《午夜呼吸》单集点击破亿时,社会各界的反应形成鲜明光谱。青少年心理专家陈薇团队调研发现,18-25岁观众中63%认为"真实胜过虚伪的道德表演",而45岁以上观众群体则有82%表示"难以接受这种赤裸的情感展示"。
法律层面出现新型争议案例:2023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受理的"影视分级诉讼案"中,原告主张此类作品实质构成"精神性淫秽物品"。而中国传媒法研究会副会长周明则认为,现行《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中"禁止展示非正常性关系"的条款,在界定"正常"标准时面临现实挑战。
制作方开始尝试技术解决方案,如爱奇艺推出的"情感滤镜"功能,允许观众自主调节画面敏感度。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报告显示,这种交互式观影模式使用户留存率提升40%,但同时也引发"技术干预是否损害艺术完整性"的新一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