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晨光穿透纱帘,洒在林夕及腰的黑发上。这个连任三年国奖的化学系女神正在调试着精密仪器,白大褂口袋里还揣着昨夜宴会上某总裁塞来的黑金卡。这就是她破裂的日常——实验室的精密数据与私人会所的鎏金香槟,组成今世高知女性最荒唐的生存样本。
"林小姐,王总在顶楼套房等您。"手机震动打破实验室的寂静。镜片后的杏眼闪过一丝讥诮,她熟练地将试管放入恒温箱,转身时马尾在空中划出利落的弧线。电梯数字跳动间,那些被刻意遗忘的画面在金属镜面里闪回:三个月前医院消毒水刺鼻的味道,病床上母亲急剧起伏的胸口,缴费单上触目惊心的数字……
夜色中的云端套房像座水晶牢笼。落地窗前的中年男人转身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却没注意到女孩藏在Gucci手包里的微型录音笔。当他的手掌抚上她制服裙的蕾丝边时,林夕突然想起今早实验室新合成的神经毒素——只需0.1毫克就能让成年男性瞬间麻痹。
这个看似俗套的包养故事,在第三个金主离奇昏厥后开始显露狰狞。法医陈诉显示死者体内存在未知有机化合物,而林夕的实验室纪录本上,某种分子式被重复涂改。刑侦队长陈默翻阅案卷时,绝不会想到那个在咖啡馆写论文的灵巧女生,现在正在解剖台前冷静地提取死者胃液样本。
当第四个受害者在私人飞机上抽搐着倒下时,林夕正穿着纯白实验服站在学术陈诉厅。大屏幕上的《新型靶向抗癌药物研究》PPT泛着冷光,台下掌声雷动中,前排某制药团体少东家突然捂住喉咙。没人注意到陈诉人扶正麦克风时,无名止亓铂金戒闪过诡异蓝光。
刑侦队的物证科最近很头疼。所有死者都检测出差异结构的有机毒素,却完美规避了常见毒理检测尺度。这些精密如艺术品的化合物,正来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质谱仪——那个总在凌晨三点亮着灯的工位,散落的草稿纸上画满分子结构图,边角处却潦草地写着"还剩237万"。
陈默终于扣响实验室大门时,林夕正在给小白鼠注射淡粉色溶液。"警官知道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最新进展吗?"她推了推滑落的金丝眼镜,"有些病毒看似致命,实则是机体重生的催化剂。"窗外暴雨倾盆,培养箱里的癌细胞正在某种复合毒素作用下发生奇异裂变。
当警笛声响彻校园时,林夕的电脑自动销毁法式开始倒计时。最后弹出的加密邮件里,某跨国医疗团体的财政流水正在疯狂闪烁。她摘下沾着血渍的乳胶手套,从解剖室暗格取出存着五十个G证据的U盘——那上面还刻着母亲临终前攥着的医院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