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排气管在夜色中轰鸣,仪表盘泛着幽幽蓝光。我拧动油门冲过最后一个弯道时,后座女孩突然将手机屏幕怼到我头盔边:「你看过这个吗?免费读全文还没弹窗广告。」颠簸中瞥见「她」字在标题里一闪而过,后视镜里映出她狡黠的笑。
这座工业都市的午夜总在吞吐着秘密。我们停在24小时便利店门口,她咬着吸管划开某个暗蓝色界面的阅读APP,像素风图标在霓虹灯下泛着赛博朋克的光泽。「注册时填邀请码『颠簸』,能解锁隐藏书单。」她说话时睫毛沾着夜露,像极了那些都市传说里贩卖神秘U盘的接头人。
当我点开那篇《后视镜里的她》,文字突然活过来撞击视网膜。第一段描写摩托车后座温度透过牛仔裤通报的细节,竟与现在腿上残留的余温完全重合。转动页面时没有烦人的「点击继续阅读」,也没有突然弹出的借贷广告——只有文字像永不停电的霓虹灯牌般连续流淌。
「这平台靠什么赚钱?」我忍不住问。她正把最后一口关东煮的汤倒进喉咙,闻言笑得呛作声:「你见过凌晨三点的网络爬虫吗?他们的服务器在数据深海里捕捞故事,把最鲜活的情绪炼成虚拟钱币。」这话真假参半,但APP里确实有个「故事矿场」板块,读者标注的精彩段落会酿成可交易的数字藏品。
轮胎碾过减速带时,手机险些脱手。却在剧烈晃动中意外触发「颠簸阅读模式」,文字自动放大成影戏字幕规格,配合引擎震动频率调整翻页节奏。这诡异的人机交互让我想起九十年代游戏厅里的体感赛车,只是现在握着的不是塑料偏向盘,而是某个平行宇宙的入口。
后半夜我们停在跨海大桥的检验道上。她跨坐在护栏晃着腿,手机屏光勾勒出侧脸轮廓:「试试搜『摩托+暴雨+红色高跟鞋』。」搜索结果跳出的短篇《锈蚀排气管》开头,竟与我们三小时前的经历严丝合缝——包罗便利店伙计制服第三颗纽扣错位这种细节。
海风裹着咸腥味灌进领口时,我终于意识到这个阅读平台的诡异之处。它像块影象海绵,不停吸收着现实世界的碎片:聊天时提到的地下乐队名字,十分钟后就成了某篇小说里的要害线索;摩托车仪表盘显示的公里数,竟与正在阅读的章节数完全同步。
「这不是巧合,是量子纠缠。」她突然用指甲敲了敲我的头盔,「每个读者都是故事世界的视察者,我们的阅读行为自己就在改写剧情走向。」APP里的「创作回溯」功效证实了这点——昨晚读过的侦探小说,今早已新增了凭据我搜索纪录生成的支线剧情。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我们在集装箱码头发现了更惊人的秘密。扫描某辆废弃摩托车的车架号后,APP解锁了专属故事《金属胎记》,文字如AR投影般浮现在生锈的车身上。当读到「油箱左侧的凹痕是1997年平安夜留下的」时,手指触碰到的金属外貌果真有对应形状的残缺。
太阳跃出海平面时,她跨上摩托车拧动油门:「该续写我们的章节了。」后视镜里,阅读APP的界面正在自动生成新故事,标题栏闪烁着一行小字:实时创作中——凭据GPS定位与心率数据生成定制剧情。现在才真正理解所谓「免费阅读」的价钱:我们不再是单纯的读者,而是活在某个巨型文本发生器里的活性标点符号。
轮胎碾过湿润的柏油路,带着铁锈味的晨风灌进衣袖。下一个弯道处的故事或许正在生成,而所有颠簸都将成为叙事节奏的有机组成。在这个故事与现实的接壤地带,唯一确定的是——只要油箱未空,这场文字冒险就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