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产业地图逐渐清晰: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形成协同发展态势。以敦煌为文化核心的数字文旅融合,成为带动区域消费、创造就业的强力引擎。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扎实的技术积累基础上落地的是一座座带有实际生产力的园区:风光互补的风电与光伏基地、储能与微电网示范项目、氢能产业链的初步布局,正在把甘肃的广袤土地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引导性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一系列围绕创新资源配置、要素市场化配置、金融服务升级的措施,让科技成果转化从“纸上好点子”变成“车间里的活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愈发紧密,成立了若干联合研究中心、产业联盟和产业导师制度,推动关键材料、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突破,实现从技术到市场的跨越。
这一切让创新力量从点状散落走向面状扩展,成为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人力资本的投入也在持续放大:地方高校增设新专业、技工院校扩招、企业培训常态化,使得创新链条上“人在哪里,链就能连得更长”。资金端的支持更加精准,从风险投资到基金再到政府引导基金,构成多层级的资金供给体系,降低初创期企业的门槛。
市场环境在改善,审批流程的简化、要素市场的统一、数据政务的开放,让企业在一个更加透明、高效的环境中运作。产业园区、创新走廊和开放平台正成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推动甘肃从“看得见的山川”走向“看得见的产业高地”。二、交通枢纽与能源转型甘肃地处西北交通走廊的节点,交通网络的扩容提升了区域联动性。
铁路、公路、航空网的网络化改造,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放,正把兰州、嘉峪关、敦煌等城市打造成区域交通枢纽,物流成本下降、通关时间缩短,企业的供应链弹性显著增强,产品与服务能够快速覆盖川西、青海、宁夏乃至中亚市场。城市群之间的协同更为紧密,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创新正在形成。
在能源方面,甘肃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正被系统性开发,光伏基地与分布式清洁能源网络逐步接入城市与工业用能场景,储能、智能电网以及分布式能源的融合应用正在提升能源体系的韧性与利用率。数字化运维平台让发电、输电、用能环节实现实时监控与智慧调度,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也能稳定供电。
高质量的能源结构为制造业与新兴产业提供了可靠底盘,也让甘肃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三、生态与文化的协同崛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甘肃把保护与发展并肩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级战略,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草原保护、湿地修复与生态补水项目,正在转化为绿色增长的新动能。
数字化管理让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估与调配更加精准,生态修复与农业生产实现双赢。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创意产业互为驱动,敦煌艺术、丝路历史、民族民俗等成为城市名片,推动文旅、教育、研究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带动文创产业链条的扩展与升级。教育、科技、文化在城市更新和产业融合中互为底座,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区域软实力。
生态、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让甘肃的山水不再仅是风景,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四、文化旅游的全域崛起在文化与旅游领域,甘肃以全域化的思路打通“景区+产业+社区”的协同路径。通过精品线路的整合、体验化产品的开发、数字导览与智能翻译等服务落地,游客可以从敦煌夜景、张掖丹霞的地貌奇观,到嘉峪关的长城遗址段和祁连山脉的高原风光,获得多维度的沉浸体验。
文旅资源的协同开发带动了酒店、餐饮、手作、演艺、节庆等产业的联动,形成以文化为核心、以体验为驱动的消费新场景。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文化创意与旅游服务深度融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层级,同时通过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构建“景观-体验-购物-居住”的全链条经济。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农村产业与文化传承相互促进,农产品品牌化、溯源体系和电商渠道共同提升农民收入与地方财政活力。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也在扩大,海内外游客与学术研究者的参与,让甘肃的文化坐标更加国际化。五、宜居宜业的城乡新景城市更新让生活更具质感,智慧城管、数字政务和便民服务让市民获得感持续提升。
大数据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使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的资源配置更加精准、透明。区县治理能力提升,民生工程加速落地,社区治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居民、企业、社团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社会协同效能显著提高。教育资源优化、医疗服务升级、文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增多,居民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实现更公平的获得感。
乡村振兴方面,基础设施升级、产业扶持、金融服务下沉,使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业现代化与乡村生态并重,农民收入与地方财政增量并行增长。宜居不再只是生活条件的堆叠,而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方式的共同选择。六、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治理与参与未来的治理强调公众参与与多方协同。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区域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评估与监督,数字治理平台让信息公开、政策解读、民意反馈变得便捷。透明度提升带来治理效率的提升,公共决策更具包容性与可追溯性。对外,甘肃通过“一带一路”框架推动国际交流、产业合作、科技协作,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对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励创新创业、保障民生福祉,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共同治理”的现代治理格局。
新甘肃的蓝图不仅是经济增速的数字,更是人民生活质量的跃升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通过持续的创新、开放和包容,甘肃正以实际行动绘制出新时代的璀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