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把西瓜蘸着这个吃吗?"林小野把装着红色粉末的玻璃罐"咚"地砸在课桌上时,正在午睡的江一阳被吓得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窗外的蝉鸣混着教室里吊扇的吱呀声,十七岁的夏天就这样被一罐海南特产的黄灯笼辣椒盐搅得天翻地覆。
这个被称作"南城高中第一怪咖"的转学生,总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书包上挂着叮当作响的金属链条。此刻他正用解剖青蛙般认真的眼神盯着江一阳:"我观察你三天了,每次午餐都吃西瓜拌白饭——这搭配太无聊了。"
江一阳低头看着自己饭盒里红白分明的"艺术品",耳尖慢慢烧起来。作为常年霸榜年级前三的优等生,他确实有个难以启齿的秘密:只有在咀嚼西瓜脆甜的果肉时,才能缓解母亲改嫁后始终萦绕的焦虑。
"试试看。"林小野突然捏起块西瓜,在辣椒盐里滚了半圈。鲜红的果肉裹着金红粉末,在阳光下像裹了糖霜的宝石。江一阳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塞了满口爆炸性的味觉体验——清甜汁水撞上火山岩浆般的辛辣,激得他呛出眼泪,却在咳嗽间隙尝到一丝令人上瘾的咸鲜。
这场味觉革命很快演变成校园传说。当教导主任撞见两个男生蹲在实验楼后门,对着切开的第十八个西瓜记录"辣度与甜度黄金比例"时,黑框眼镜差点滑到鼻尖:"你们当这是米其林厨房吗?!"
但真正让论坛炸锅的,是校庆晚会上那场即兴表演。林小野把西瓜雕成骷髅头,江一阳用辣椒盐在舞台地面画出燃烧的太阳。当聚光灯亮起的瞬间,他们用水果刀划开西瓜的声响通过麦克风放大成心跳般的鼓点,辣椒盐像星尘洒落在鲜红果肉上——这场名为《痛觉是活着的证据》的行为艺术,让教导主任当场血压飙升,却让直播观看量三小时突破百万。
爆红带来的不只是热搜话题。当#男男相嗟嗟嗟#词条冲上榜首那晚,江一阳收到了母亲七年来第一条短信:"你爸当年也爱这么吃西瓜。"深夜的天台上,两个少年就着自动贩卖机的灯光,发现辣椒盐罐底部刻着1978——正是江父与林小野母亲作为知青在海南相遇的年份。
"所以我们是…辣椒盐兄弟?"林小野晃着见底的玻璃罐,罐底砂糖与辣椒的沉淀物在月光下泛起奇异光泽。江一阳突然抢过罐子,把最后一点粉末倒进喝剩的可乐:"是能改变无聊世界的化学反应。"
这个夏天开始脱离既定轨道。他们用西瓜瓤当画布,辣椒盐做颜料,在旧校舍墙上创作会随雨季褪色的街头涂鸦;把退学警告单折成纸飞机,载着西瓜籽投向人工湖;甚至发明了"痛苦值测试法"——用不同辣度的食物刺激味蕾,根据流泪时间计算心理压力值。
当教导主任终于举着灭火器冲进生物实验室(两人试图用辣椒素提取物制作"勇气喷雾"引发烟雾警报),江一阳正把实验结果抄进错题本:"第43次实验证明,人在窘迫时分泌的肾上腺素,是吃辣时产生的内啡肽的1.7倍。"
而林小野的回应是举起两块西瓜,像举着燃烧弹的革命者:"要来点人间清醒剂吗?第一口刺痛,第二口回甘,第三口…"他的话被消防喷淋头浇灭在水幕里。两个落汤鸡看着对方通红的脸,突然笑得直不起腰。
这场闹剧最终以二十小时社区服务告终。但当他们穿着橙色马甲,在老年活动中心教奶奶们用西瓜皮雕刻玫瑰时,林小野偷偷在每朵"花蕊"里撒了辣椒盐。第二天全市早报头条,是八旬老人组团挑战"地狱级水果拼盘"的魔性照片。
现在登录小说官网,还能看到实时更新的"辣椒盐文学创作榜"。有人用西瓜籽拼出暗恋对象的名字,有人把分手信写在削成心形的瓜皮上。而置顶的永远是那张抓拍照:夕阳下的天台上,两个少年头碰头分享最后一块西瓜,辣椒盐在嘴角闪着细碎的光,像青春特有的伤痕与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