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直播间依然涌动着12万观众,这是又又酱在抖音开启「深夜电台」企划的第七天。镜头前的女孩扎着双马尾,水手服领结随着手势轻轻晃动,正在用关西腔演绎《鬼灭之刃》的经典片段。实时弹幕疯狂刷过「声线杀我」「这才是本命CV」,而这条切片视频次日便以#最萌祢豆子#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这种内容爆发力,正是又又酱团队耗时两年打磨出的精准内容模型。
在MCN机构「星耀工场」的运营总监陈默看来,又又酱的成功绝非偶然。其账号矩阵涵盖ASMR、二次元、轻综艺三大垂直领域,通过「三频共振」策略实现跨圈层渗透:B站主打硬核动漫解析,抖音侧重沉浸式角色扮演,小红书则开发日系美妆教程。这种立体化内容布局,使其在Z世代用户中的认知度半年内提升47%。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动态人设运营」策略。团队通过大数据监测发现,传统「纯欲风」网红生命周期普遍不超过18个月。因此刻意在又又酱人设中植入「反差萌」元素:直播时突然切换东北方言讲段子,cosplay视频里穿插沙雕表情包,甚至专门开设「又又黑暗料理教室」专栏。
这种「可盐可甜」的设定使其粉丝粘性达到惊人的63%,远超行业35%的平均值。
当同行还在追逐变装挑战时,又又酱团队已开始布局「元宇宙内容矩阵」。其最新发布的虚拟形象「YOYO-β」采用UE5引擎开发,在B站跨年晚会上的全息演出引发热议。这种虚实结合的内容生产方式,不仅延长了IP生命周期,更开辟了数字藏品、虚拟演唱会等新型变现渠道。
据内部数据显示,其数字周边销售额已占全年营收的28%。
在商业化路径上,团队摒弃了粗暴的广告植入模式。与元气森林的联名企划中,又又酱化身「气泡水研究员」,通过系列实验室vlog自然植入产品特性。这种「内容即广告」的深度合作模式,使单品预售量突破50万箱,创造了快消行业与虚拟偶像合作的新纪录。
面对行业关于「内容同质化」的质疑,又又酱在最新专访中透露了创作秘诀:「我们每周会进行20小时以上的用户画像更新,甚至建立了一套情绪热力图系统。」这种以数据驱动的内容迭代机制,使其在抖音算法更新后仍保持300%的流量增长。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她俏皮地眨眨眼:「下次直播准备挑战全息打歌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