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园区,孩子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陌生,而是好奇:空中鸟鸣、树影摇曳、地面的落叶在指尖发光。这里没有单调的教室角落,取而代之的是开敞的自然教室、可移动的木质桌椅和以自然材料打造的游戏区。园方强调“自然即课堂”,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探险。在OldMacDonaldsCountryKindy,我们相信孩子的认知来自直接的感官经验。
教师团队以观察、陪伴、引导为核心,而非灌输。课程设计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围绕自然、科学、艺术、语言、身体五大领域展开。清晨的第一节课通常从户外开始:孩子们在露台上分组打卡,记录天气、风向和温度。头脑中的问题不是“今天要学会哪道题”,而是“我能用叶子做出怎样的图画?我能用石头搭建一个小桥吗?这片土壤里住着哪些小生命?”这样的问题驱动着孩子主动探索,教师在边观察边引导,提供恰当的提问和材料支持。
园区的自然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角落。小小的菜园里,番茄、黄瓜、香草在阳光下竞相长高;河道边的石头上长着苔藓,孩子们会用放大镜观察纹路,记录下“苔藓的颜色会不会因为天气变化而改变?”在泥坑区,雨后的泥巴成了最好的粘土,孩子们用双手塑造小动物的形体,学会耐心和重复试错。
自然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游戏中培养规则感、合作精神与独立能力。每周我们还有“野外日”或“森林课堂”,老师带领孩子在森林里观察树木的年轮、昆虫的生活节律,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一切。除了自然探究,OldMacDonaldsCountryKindy也把生活技能融入日常。
洗手、整理、穿戴外套、把玩具归位,这些看似琐碎的动作,在反复练习中成为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的起点。我们提倡“慢教育”,鼓励孩子用心倾听、耐心等待、专注完成一个任务。每个班级都设有“小小园丁”、“自然记录员”等角色,让孩子轮流承担,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公。
家长也被鼓励参与到孩子的自然学习中来。每月一次的亲子探索日,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在园区的花园、果树园、星光路上完成小任务,看到孩子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在自然环境中建立信任与自信。学校提供透明的日计划和观察记录,家长可以在APP上查看孩子的成长轨迹、学习目标与达成证据。
课程穿插戏剧化的自然故事,例如“田野里的谜语”、“云朵的形状”,让孩子把观察转化为叙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美术与音乐课也以自然材料为媒介,采集树叶、松果、石头,制作简易风铃、自然画卷,孩子们在创作中理解材料的特性与美学。每天的“轮换活动”让孩子体验不同角色:小小园丁、自然记录员、动物守护者、垃圾分类小队等,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协作。
对于运动技能,园区的自然场地提供丰富的挑战:木梯、绳网、沙坑、草坡,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平衡、协调和风险意识,懂得如何在安全边界内尝试新事物。我们并不鼓励盲目竞争,更强调自我比较和成长轨迹的可持续性。旧时光的“田园课”也成为常规:春有播种、夏有灌溉、秋有收获、冬有观察。
孩子们亲手播下种子,记录成长日记,观察叶脉颜色的变化、根系扎根的深度、虫害的防治办法。通过自然与生活的结合,孩子们建立起对季节、天气、生态循环的朴素理解。家长参与成长的开放式沟通渠道,让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并行不悖,形成一致的成长节奏。安全与关怀始终是底线。
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经过专业安全评估,师生比确保充足陪伴,教师具备户外急救与自然教育证书。孩子们在这里学会关心他人、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累了就坐下,喝一口温热的蜂蜜柠檬水,听老师讲述星空下的故事,或在篝火般的落日余晖中收拾仪器。自然的乐趣是无穷的,欢乐不止于笑声,更体现在自我超越与心灵的安定。
如果你正在为孩子选择一个能陪伴他/她走过童年的地方,OldMacDonaldsCountryKindy或许就是那扇开启自然与欢乐之门的门扉。我们相信,每一个热爱自然的孩子,都会带着好奇与温柔,成长为懂得观察、敢于探索、善于合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