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法律对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在量刑上有何规定-法律知识律图

陈飞 2025-10-30 12:07:37

每经编辑|陈妙林    

当地时间2025-10-30,Chine水滴摄像头偷拍

法律的温度:未成年人犯罪量刑的特殊视角

在中国广袤的法律體系中,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倾注了更多的温度与考量。这并非意味着对犯罪行為的纵容,而是深刻认识到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可塑性强的特点。法律在追究刑事責任的更加注重对其進行教育、矫正,旨在使其回归社会,成为合格的公民。

一、年龄是量刑的基石:区分責任的“防火墙”

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量刑的首要考量便是年龄。我國《刑法》明确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因不满十四周岁不予刑事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應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除上述八种罪之外的其他一切罪,都应当负刑事責任。

这一年龄划分,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它背后蕴含着对未成年人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控制冲动能力的科学判断。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认为其心智尚未成熟,对行为的后果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不予追究刑事責任,转而强调监护人的管教責任。这是一种“保护性”的规定,旨在避免过早的刑事处罚对其未来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而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设定了一个“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界限,并将其适用范围限定在最为严重的八种犯罪。这八种犯罪,往往对社会秩序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法律在此设定了底线,表明对于这些极端恶劣的行为,即便是未成年人,也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将适用范围限定,也是对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的尊重,避免过度追究。

到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群體,法律则赋予了他们更强的刑事责任能力。此時,未成年人对行为的辨别能力和社會危害性的认识已相对成熟。因此,对于他们实施的各类犯罪行为,都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即便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法律依然会贯穿“教育为主,惩罚為辅”的原则。

二、特殊考虑的“润滑剂”: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情节

除了年龄這一硬性指标,法律在量刑时还会综合考量一系列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情节,这如同為冰冷的法律条文注入了一丝温暖的“润滑剂”。

(一)犯罪的动機与目的:未成年人犯罪,其动机往往比成年人更為单纯,有时可能是出于一时冲动、受人唆使、模仿犯罪,或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法律会深入探究其犯罪的真实动機,区分是出于个人贪婪、恶意报复,还是由于缺乏辨别能力而误入歧途。

(二)犯罪的手段与危害程度:即使是同一种犯罪,未成年人的作案手段可能相对稚嫩,对社會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可能低于成年人。例如,在盗窃案件中,未成年人可能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成年人则可能出于牟利的目的。法律会根据具體案情,对犯罪手段的“狡猾”程度、对被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失等進行细致评估。

(三)认罪悔罪的态度: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能够真诚认罪,积极悔罪,主动弥补过错,甚至赔偿被害人损失,這无疑会成为量刑時重要的从轻或减輕情节。这种积极的态度,本身就表明了其改过自新的意愿。

(四)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管教情况:法律会考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尽到了應有的管教责任。如果监护人存在监护失职,或者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可能会影响量刑的判断。反之,如果监护人能够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教育改造工作,也可能对量刑產生积极影响。

(五)是否受他人胁迫、指使:有些未成年人可能受到成年人的胁迫、引诱或指使而实施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其主观恶性相对较小,法律会充分考虑這一点,减輕其刑事責任。

(六)犯罪前的表现以及社会关系:关注未成年人过去的品行表现、在学校的表现、与同学及老师的关系等,這些都能帮助司法機关更全面地了解其人品和成长环境。

(七)犯罪后的行為:比如,是否积极投案自首,是否主动退赃退赔,是否积极接受教育改造等。

這些情节的考量,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司法机关在个案中进行细致的审查和综合的判断,最终做出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裁量。法律希望通过这种精细化的量刑,在惩罚犯罪的最大程度地保留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可能性,避免“一棍子打死”的情况發生。

法律的“双轨”模式:惩罚与教育并行的矫治之路

当未成年人触犯法律时,我国的法律体系并非仅仅停留在惩罚层面,而是构建了一套“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特殊司法模式。這套模式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与措施,在追究刑事责任的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挽救、矫正的功能,帮助未成年人迷途知返,重塑人生。

一、刑事司法中的“特殊通道”:从“从重从严”到“教育挽救”的转变

传统的刑事司法强调“罪当其罚”,而对于未成年人,法律则在这一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人本”关怀。

(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对于犯罪情节輕微,符合法定条件的未成年人,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這意味着,在一定期限内,如果未成年人能够遵守法律、学校和社會规定,积极接受教育,并完成相应的社會服务或心理矫治,那么在期满后,将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项制度的精髓在于“附条件”。它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缓冲期”,一个“观察期”。在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主动地進行自我反思和改变。這不仅是一种宽容,更是一种激励,促使他们主动去适應和融入社會。若在此期间表现良好,便可免于刑事处罚,避免留下犯罪记录,為其未来的学習、就業铺平道路。

(二)考察期内的教育与帮扶: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察期内,人民检察院会委托專業的社會调查机构、学校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对未成年人进行跟踪考察,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心理辅导和帮扶。这體现了法律的“全程关怀”,从不起诉的决定到考察期的结束,都围绕着“教育”二字展开。

(三)审判环节的特殊考量:即便是进入审判阶段,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法院也會在量刑时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例如,对于未成年被告人,会依法告知其诉讼权利,保障其获得辩护的权利。在量刑时,也会综合考量前文所述的各种从轻、减轻情节。法律还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适用死刑。

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实践落地:专门学校与社会力量的协同作战

法律的威严需要与教育的温度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矫治。

(一)专門学校的“教育堡垒”:对于一些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或者剥夺自由刑的未成年人,我國建立了专門的未成年人管教场所和学校,如未成年人犯管教所、少年犯管教所等。這些场所不仅仅是剥夺自由的地方,更是集教育、矫正、技能培训于一體的“教育堡垒”。

在这些专门学校里,课程设置会兼顾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职業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為将来重返社會打下基础。心理辅导、品德教育、行为矫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專业的心理咨询师和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疏导不良情绪,纠正错误观念,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

(二)社会力量的“润泽之手”:司法机关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公益组织等各方力量紧密协作,共同织就一张关愛与矫治的“保护网”。

家庭的責任:强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承担起教育和管教的责任,配合司法机关的教育改造工作。学校的配合:学校在發现学生有不良行為时,应及時进行教育和干预,并与司法機关保持沟通。社区的参与:社區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會氛围。

社會公益组织的支持:许多公益组织积极投身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矫治工作,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服务。

(三)重点关注与社会融合:对于已经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法律和社会也需要提供继续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提供就業指导,鼓励用人单位接纳他们,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避免“二次伤害”。

总结

法律对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在量刑上的规定,体现了中國法治的進步与人文关怀。這并非对犯罪行为的宽容,而是基于对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以及对他们未来發展潜力的信任。通过区分年龄、考量特殊情节,以及构建“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特殊司法模式,法律努力在维护社會秩序的為那些迷途的青少年点亮一盏希望之灯,引导他们走出阴影,重塑新生,最终成為对社會有贡献的合格公民。

这既是对未成年人权利的特殊保护,也是对社会未来负责任的体现。

2025-10-30,ccyycon的切换路线专线2024,太湖县小池镇银燕农村资金互助社获批解散

1.小公主短视频破解版无限金币,华恒生物·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发布创新成果2024年正能量不良网站,新央企董事长上任11天登门拜访任正非 所为何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雪莹 摄

2.唐伯虎深圳校服高三+百度artisttomet,东方明珠拟不超过5亿元参设基金,标的将受让超聚变股权

3.业余自由性别成熟场景+触手play捆绑play,特朗普警告称法院若作出反关税裁决 经济将衰退

一个好妈妈 5中字头强华驿+500人仓库视频可保存,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_2025年8月13日_财经新闻

斗罗大陆黄化网站漫画22-斗罗大陆黄化网站漫画22最新版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名称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