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
中关村在线>>曲靖市频道

台湾原创永续概念展《2222—未来选择地》教育下一代共创永续日常2_无人机搭起空中服务大集市

| 来源:中关村在线9775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每经编辑

当地时间2025-11-17,rrrrdhasjfbsdkigbjksrifsdlukbgjsab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走进展馆,第一眼就能看到三组互动站——家庭能量站、城市水线、再生材料工坊。这三组站点并不是彼此独立的教育模块,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三个维度:能源、用水与材料。孩子在每个站点做出选择,屏幕会实时反馈他们的碳足迹变化与資源流向,让“环保是抽象概念”变成“我今天可以怎么做”的具体动作。

设计团队强调,2222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场景,而是现在就能触及的选择地。展品之外,展馆还融入本地社區案例、亲子对话与现场工作坊,力求把抽象的理念落地为家庭日常的可执行行动。孩子的眼神里,地球像一块被认真擦拭的镜子,映出每一个选择都能让未来更清晰。

家长则成为观察者与引导者,陪伴孩子在观察、比较、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判断力与责任感。为了降低门槛,展览把专业术语降格为直观的体验,例如用颜色、声音与触感呈现能源的去向,用简单的配方讲解微量水资源的循环。参与者离开展馆时,手中往往捧着一个由展览衍生出的家庭“永续行动清单”:简单、可执行、可持续的日常改动。

2222的意义,正在于把宏观目标分解成每一天可实现的小步骤,让每个家庭都能在日常的选择中积累信心与能量。展览不仅仅是观展,更像一次共同疗愈的旅程——让孩子学会倾听自然、尊重资源、理解彼此的需要,并把这些理解带回家里,变为对话与协作的习惯。随着展區的走访深入,孩子们會发现,环保并非牺牲快乐,而是在每一次选择中寻找更智慧的平衡,在学习中体验成就感。

“日常实验室”這个概念被放在展馆的核心位置,邀请儿童在互动中提出问题、尝试不同解决路径,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成为未来改进的依据。比如在能源站,孩子们会被引导把家中电器的待机时间以磁性标签标注,比较不同设备的功耗,进一步理解“用电效率”对家庭能源账单的实际影响。

走出能源站,孩子们再到水线区,学习雨水收集、低流量水龙头、分流式排水的理念,并通过简易的水循环模型直观地看到用水行为如何影响城市的雨水管理。再生材料工坊则让孩子们在现场分拣、再设计甚至小型修复中理解材料的生命周期与循环利用的价值。每一个站点都设置了亲子对话提示与任务卡,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个月内的小目标:比如每天减少一次一次性用品、尝试步行或骑行上学、把旧物改造成新用处。

展览方也提供“家庭永续日常日歷”与“课后延伸活动包”,方便学校将展览内容融入课程计划,形成学校—家庭—社區三方协作的持续循环。教育的真正力量,正在于把儿童的好奇心转化為家庭的日常行动,把课堂里的理念带进社区,把社区的经验带回课堂,促成一个更会思考、也更愿意尝试的下一代。

展览在每个互动点都强调包容与多元: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家庭都能找到契合的路径,孩子们在多样的故事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不同,逐步形成以共创为核心的生活态度。"

教师们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引导者、合作者与观察者。学校端的参与还包括师生共同开展的研究项目、校园能源与水資源的监测,以及校园内部的再利用与循环项目。社区方面,展览通过社区中心、图书馆与公共空间开展讲座、工作坊与志愿活动,邀请年長者分享传统智慧,鼓励不同世代之间的对话与协作。

通过這样的互访与共同创作,孩子学會从小处着手,将个人梦想与社区需要对齐,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展览的愿景是让孩子在“学習-行动-反思”的循环中,逐步建立持续参与的能力。这种参与不是短暂的体验,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培养。对家长而言,学校与社区的协作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家庭教育框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找学习机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办法、记录结果并分享心得。

为帮助家庭把在展馆学到的知识转化為长久的行动,展览推出了一系列家庭級与社区级的长期计划。包括“30天绿色習惯挑戰”、“家庭能源自我监测周”、“二手物品翻新日”等活动。每个活动都提供简单易用的工具包:任务卡、进度表、家庭讨论提纲,以及孩子参与时的奖励机制设计,鼓励孩子与父母一起设定目标、记录进展、分析结果并在社区内分享经验。

通过这种方式,展览不仅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每天的选择可以带来改变,更让家庭看到持续性行动的可衡量性与成效性。展览还利用数字化平台,提供多语言解说、線上课程与互动社区,确保偏远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也能获取学习资源,参与其中。2222的未来选择地因此成为一个持续生长的生态系统:孩子在里面学会提问、试验、修正,家长在旁边陪伴、支持与反思,教师在课堂内外持续连接知识与生活,社区在日常中编织出更多的互助与共享。

若你正在寻找一个能把教育热情转化为真实行动的入口,这个入口就在那里:在展览的每一个站点、在家庭的每一次对话、在校园与社区的每一次聚會。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带着這份从展馆里携走的信念,继续在日常生活里做出更好的选择,成为推动社会向更绿色方向前进的力量。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旌湖院区天台上,一架携带检验样本的无人机缓缓落下。

“从市中心的老院区到旌湖院区,不堵车约15分钟车程,用无人机配送只要8分钟,这个时效对检验样本来说很关键。”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麦刚介绍,在院区之间建起的这条空中物流通道,专门用于检验样本、紧急药物等医疗物资的转运。

这是近年来四川升维蜀道、迎空而上的“镜头”之一。自2017年成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以来,四川目前已汇聚200多家低空装备制造企业、69家通航企业、1419家无人机运营企业,试点空域已达9万多平方公里。

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四川低空产业迎来爆发式发展。

构建智联应用新场景

走进成都科创生态岛,无人机送外卖已成常态。通过5G网联技术,5G-A低空监管运营服务平台可远程进行航线规划、一键启动、远程控制、无人化操作飞行等,实现全程自动化配送。

5G网联无人机的另一大应用场景是巡检。在成都天府新区万安街道,5G网联无人机可实现航线自主飞行,实时分析拍摄的图像和视频数据:通过无人机管理运营平台“中移凌云”的AI算法能力,无人机空中视角可快速发现识别城市违建、道路障碍物、重点场所人员聚集等异常事件,及时通知执法人员现场处置。

面向四川低空经济发展需求,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移动”)发挥5G/5G-A通感、算力网络、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等数智能力禀赋,以“中移凌云”为基础,构建起“连接+算力+能力”的低空智联网新基建。配合由无人机机载专用通信终端“哈勃一号”升级打造的AI+移动网联无人机体系,可广泛应用于物流智慧运输、城市智慧巡检、园区智慧治理等场景。

截至目前,四川移动签约低空项目23个,签约金额7100万元。其中,成都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成都高新公安2025年度低空警务实战场景应用建设、绵阳市城区低空应用场景空域规划编制、雅安大熊猫国家公园无人机测绘及大熊猫监测等重点项目已落地。

开启运营服务新模式

“用手机一键下单就可远程调用无人机巡查森林,以前用2小时才能完成的巡查现在只要30分钟,而且成本从400元降至50元。”在绵阳梓潼县七曲山景区门口,警务室民警张霖粟告诉记者,无人机利用热成像技术,2分钟内就能发现古柏树的异常温度点,巡查效率提升90%,火情检测准确率高达98%。

张霖粟说的“一键下单”,是通过“低空智行”平台来实现的。该平台是四川移动联合绵阳科技城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打造的四川首个低空经济全场景、全流程运营服务平台,采用空地融合共网技术和立体动态移动通信覆盖技术,参考电商模式将应用上架,实现“手机下单、一键起飞、一网通管”等特色功能。

在绵阳北川石椅羌寨的苔子茶园,茶农通过“低空智行”小程序购买农林植保服务,借助多光谱无人机对茶园开展周期性巡飞,精准识别茶树生长、病虫害、杂草等情况,实现病虫害智能预警与生长数据动态采集,茶叶单产提升约7%,人力成本节约超25%,优质茶品占比提升15%。

在绵阳市游仙区仙海广场,游客可通过“低空智行”小程序购买航拍服务,从空中视角一览仙海大坝、鲜花小镇……无人机巡检、物流配送、航拍测绘等多样化低空服务,为四川搭建起一个“空中大集市”。平台还具备开放接口,支持第三方应用接入,助力低空产业生态共建共享。(本报记者 杨 雪)

图片来源:中关村在线记者 冯伟光 摄

蘑菇mogu3cc官网下载最新版本app下载-蘑菇mogu3cc官网下载

(责编:林和立、 陈嘉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