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3-08-01
原标题:【调解故事】“情理法”拉“利” 工作更给力——长春市宽城区司法局兰家司法所曹颖轶利来娱乐国际最给力老牌,利来最老牌的s选来就送38
说到调解,绝大多数的人会有这样的认识——肯定不是什么大事,都是家庭成员之间或是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小事,要是大事,早上法院了。利来娱乐国际最给力老牌,利来最老牌的s选来就送38
的确,家庭成员之间或邻里之间的纠纷,与法院审判的案件相比,确实不够“高大上”。可实际上我们的工作难度更大——因为“高大上”的案件,相关的法律条文在那儿摆着,该怎么判,有着大致的参照标准。而我们调解的纠纷,因为太小,因为琐碎,因为没有固定的参照标准,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家务事,调解起来并不容易。但是,“一小粒灰尘,压在他们身上,可能都会变成一座山。”利来娱乐国际最给力老牌,利来最老牌的s选来就送38
通过十余年的调解工作,我的体会是,既要动之以情,也要晓之以理;既要析之以法,也要诱之以利。其实,很多纠纷,不管是家庭内部的还是邻里之间的,往往都是差在钱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以,我们调解工作,既要讲“情理法”,也要尽量让纠纷双方的利益诉求达到平衡。我认为解决“利”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情理法”实际上都是在为“利”服务。“利”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只有“情理法”,不顶事。因此,我把自己的这种工作方法总结为“‘情理法’拉‘利’”。
2019年3月的一天,74岁的桑某找到我,说:“所长啊,你快去我家看看吧,我活不了了!”我忙问原因,老人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桑某的儿媳小玲,把患有脑疾的丈夫小军送回了桑某家,说自己白天上班,没时间照顾小军。桑某是小军的父亲,照顾儿子天经地义。可单身的桑某年纪大了,照顾自己都费劲,又怎么照顾残疾儿子呢?
第二天,我去村委会了解情况,来办事的村民们听了经过,纷纷对我说,“人家是家庭纠纷,你还是别跟着掺和了,让他们上法院吧。掺和好了,人家也不感谢你;掺和不好,全家都恨你。犯不上!”可我想,家庭矛盾虽然难调,但事出有因,而且家庭矛盾可大可小,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民转刑案件,酿成大祸。
我通过桑某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到了小玲。在我的引导下,小玲说出了送丈夫去桑某家的真正原因。原来,由于丈夫需要照顾,几年来,小玲看望桑某的次数少了,桑某在背后经常念叨。桑某的女儿小霞经常嘘寒问暖,桑某就想让女儿养老,流露出在谁家养老,就把家产给谁的想法。小玲知道后,心想,我的孩子是你的孙女,你的儿子又残疾,你的财产不留给我们,还想给外姓人,心也太狠了!就想通过把丈夫送到桑某家,逼迫桑某把财产留给自己。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定下了从“情”入手攻心,辅以法律条款解决纠纷的策略。接下来,我先后找来了小霞、小玲,在桑某家中开始调解。我首先耐心地帮助他们回忆了8年来他们一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桑某的生活坎坷、小霞的孝顺、小玲的夫妻之情、一家人的守望相助等一一道来,众人亲情流露,都默默流下了泪水。待他们情绪稳定,亲情拉近后,我拿出《继承法》,从遗产包含的内容、法定继承的程序、遗产的处理,结合桑某一家的实际为他们详细讲解。
听完讲解,动情的小霞首先表态,父亲的家产一分不要,算是给弟弟一家留个保障。桑某也对小玲说,不去儿子家养老,是怕给儿媳带来负担。小玲看到桑某和小霞的真情流露,为自己的错误做法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看着一家人情意融融、和好如初的样子,听着小玲一会儿就把小军接回家的话语,我内心倍感欣慰。
还有一次,某小区一家洗浴中心的一名锅炉工在浴池中死亡。家属认为死者在上班期间死亡,算工伤,要求老板支付丧葬费和赔偿金共计40万元。老板不同意,要求走法律程序,查明死因,再谈赔偿金问题。死者家属不干,召集30多人在洗浴中心门口设灵堂、摆花圈、烧纸,并拦截车辆,堵塞交通,围观者达200余人,现场一片混乱。
我来到现场,一方面和死者家属进行沟通,稳定他们的情绪;一方面找到家属中有权威的人进行协调,并严正指出:“你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马上让开马路!”看我态度坚决,家属默默地让出了马路,交通慢慢恢复了。
随后,我将家属和洗浴中心老板找到一起进行调解,在死者死因不明、赔偿金不能确定的情形下,建议死者家属进行尸检、查明死因、走法律程序。就这样,一次调解,二次调解……从下午2点到晚上7点,我始终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不厌其烦地为双方讲情、讲理、讲法。最终,死者家属同意洗浴中心老板提出给付的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数额,决定不尸检,将尸体运回原籍自行处理。
类似这样的调解案例还有很多很多。每当我调解完一个纠纷感到身心俱疲的时候,看到当事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他们真诚感谢的话语,我就感觉非常温暖,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从事调解工作以来,我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司法所长” “全省优秀司法所长” “吉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 “全省群众最满意人民调解员”等多项荣誉,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调解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岗还是退休,我永远都是一名“人民调解员”。